时间:2025-08-17 08:25:35编辑:佚名
7月14日至16日,佛山桂城翠颐社区同心阁突然“上新”——走廊、楼梯、窗台挂满蓝白相间的扎染作品,像打翻的银河落进人间。幕后策展人不是大牌艺术家,而是一群来自广州南方学院的“00后”大学生。他们把云南扎染“拆”成5个20分钟的闯关小游戏,配环保颜料、开直播课堂,让非遗第一次在社区里“零门槛”营业。三天时间,线下居民沉浸式体验,线上点赞破万,“最潮非遗”成功出圈。
调研先行:扎染“高冷”?先拆三大门槛
“扎结太复杂、染料味大、课程动辄半天,谁坐得住?”项目启动前,赤潮漫溯文艺小队在翠颐社区蹲点,深度解剖痛点。随后,他们把完整流程“切片”。
破冰
2分钟视频“同图不同效”先抓眼球
设计
3分钟在布上画“灵魂草图”
扎结
5分钟学会“鹿胎缬”“鱼子缬”两招
染色
8分钟环保染料即溶即用
分享
作品直接上墙,人人都是策展人
“就像闯关打游戏,每关20分钟,孩子们不坐‘冷板凳’。”
现场直击:拆线一刻,社区沸腾
7月15日下午,同心阁秒变“靛蓝盲盒”现场。孩子们拽着染布边角一拉,蓝底白纹瞬间绽开,星空、海浪、迷宫图案呈现眼前,孩子们惊呼声一阵又一阵,家长们手机快门声此起彼伏。社区工作人员笑称:“这比过年贴对联还热闹。”
数字加码:500人线上“云染布”
线下热闹,线上同步开花。团队把课堂搬上双平台双视角直播,镜头一机位对准孩子制作作品,一机位特写课堂场景。首场直播最高同时在线人数500+,弹幕刷屏:“原来非遗还能这么玩!”更有云南大理的扎染老匠人留言:“年轻人接棒,手艺不凉!”
长效机制:留下一棵树,而不是一阵风
活动结束后,赤潮漫溯文艺小队将自己做的精选作品和染料配方全部留在社区非遗工作室。翠颐社区团委表示:“以前是青年‘输血’,现在社区自己会‘造血’。”据悉,该工作室将在暑期常态化开放,成为孩子们的“周末艺术补给站”。
青年声音: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非遗穿在身上
“我们不仅是来教扎染,更是来试一种可能——让传统文化从博物馆的玻璃柜里走出来,成为00后朋友圈的‘新国潮’。”这是赤潮漫溯文艺小队的宗旨。
从“高冷技艺”到“社区日常”,从“单向传授”到“双向奔赴”,广州南方学院的“00后”用一场蓝白艺术展证明:当青年创意遇上社区沃土,非遗就能真正“活”在当下、“火”在民间。青春与手艺的故事,未完待续。赤潮涌动,文艺漫溯。
上一篇:品读历史:谈谈武科举那些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