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9-17 02:41:42编辑:admin
三国的两大名将张辽和高顺谁更有统兵作战能力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逝于江都,谥曰刚侯,享年五十三岁
高顺,他的字和出生时间出生地一直是个迷```历史上对其的介绍也很少“高顺清白威严,骁勇有智,衷心仁义不饮酒,不受馈遗每谏布:“以智者、慎思而行”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后郝萌反,更疏之顺所将七百馀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陈营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
,顺亦终无恨意下邳败,为曹操所俘,就戮”
高顺的忠义我想大家也都了解高顺的死更显得悲壮
在地位上,两人同属吕布帐下大将张辽、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续、宋宪、侯成只是吕布的八健将而已而高顺与陈宫则是吕布的左右臂膀每次吕布与敌作战,高顺都是作为主将
“高顺引一军进小沛,敌桥蕤;陈宫引一军进沂都,敌陈纪;张辽、臧霸引一军出琅琊,敌雷薄;宋宪、魏续引一军出碣石,
敌陈兰;吕布自引一军出大道,敌张勋
:布令高顺领兵五万,袭玄德之后玄德闻得此信,乘阴雨撤兵,弃盱眙而走,思欲东取广陵比及高顺军来,玄德已去
”布……令高顺、张辽取沛城,攻玄德令宋宪、魏续 西取汝、颖布自总中军为三路救应“
以上可见,高顺在吕布手下时,是足以独当一面的大将张辽只为副将
不过,吕布死后,高顺的武士道人生也终结了,张辽的辉煌才刚刚起步以致后人对张辽赞赏有加,而忽视了这个曾与张辽一起并肩作战,甚至比张辽更具将才的高顺
在武力上,高顺追随吕布见上帝去了,张辽降曹两人自始至终都不可能有交手的机会,如果拿其他武将做参照物的话高顺和上级武将交手的记录也只有和夏侯惇了演义:“却说夏侯惇引军前进,正与高顺军相遇,便挺枪出马两马相交,战有四五十合,高顺抵敌不住,败下阵来惇纵马追赶,顺绕阵周惇不舍,亦绕阵追之”这段描写的高顺之败颇有些狼狈
再看张辽杀蒋奇、蹋顿射死沮鹄交手的有文丑,逍遥津战凌统、谷利……
就武力而言`参照物夏侯惇与文丑高顺敌夏侯四五十合,张辽战文丑 :
“张辽、徐晃飞马齐出……文丑见二将赶上,遂按住铁枪,拈弓搭箭,正射张辽……一箭射正中头盔,将簪缨射去辽奋力再赶,坐下战马又被文丑一箭射中面颊那马跪倒前蹄,张辽落地文丑回马复来,徐晃急轮大斧,截住厮杀”(也是败,也挺狼狈)只不过还没近身,还不能很证明两人武力差距悬殊
总的来说,张辽杀3将,又文丑武艺在夏侯惇之上,应算其武力略强高顺
在统御能力上高顺应比张辽稍强
两人都属于冷静型,善于分析形式作出决断的大将型人才
建安元年六月夜半时,布将河内郝萌反,将兵入布所治下邳府,诣厅事合外,同声大呼攻合,合坚不得入布不知反者为谁,直牵妇,科头袒衣,相将从溷上排壁出,诣都督高顺营,直排顺门入顺问:“将军有所隐不?”布言“河内儿声”顺言“此郝萌也”顺即严兵入府,弓弩并射萌;萌乱走,天明还故营萌将曹性反萌,与对战,萌刺伤性,性斩萌一臂顺斩萌首,?舆性,送诣布高顺在发生兵变的时候,能处乱不惊,详细询问了叛乱的细节后迅速确认了叛乱主谋,严兵整甲,半夜之内就平定了叛乱,而且亲手砍杀了叛乱主谋郝萌
张辽逍遥津面对孙权十万大军,能冷静的说服与其不和的李典,并设计伏兵终获全胜
高顺统兵作战的能力比张辽稍强在吕布帐下时的地位也是一个证明“陷阵营”的名号也不是白来的
高顺是吕布最依赖的将领,即便他不信任高顺,但出兵作战或遇到内乱时最依靠的还是高顺
高顺手下七百余死士,“每所攻,无不破者”号称“陷阵营”也是吕布的王牌精锐
张辽作为八健将,出征时也只是作为高顺的副手
逍遥津一役,张辽率八百骑大破孙权或许正得宜于曾经与高顺共事吕布的日子哈:)
(喜欢张辽的朋友不要砸我)
智力和政治方面嘛,也没什么好说的,也很难比一是高死的早了点,二是他们跟了吕布就像张辽跟吕布时没什么这方面的表现一样
高顺跟了吕布他常对吕布说:“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吕布连军师陈宫的话都可以不听,当然听不进高顺的忠言在这种人手下,就无论谁辅佐都是被灭的命运且在吕布军中,几乎没有政治可言,吕布一个无大志反覆无常的人,哪会需要什么政治似乎他手下只要做到会打战,够猛就行了除了一个陈宫,没第二个谋士(陈家都是曹操的人)每次玩游戏选吕布的时候就郁闷~巡察、开垦、商业~我倒!叫我怎么发展啊!
张辽在跟随曹操后,被委任方面重任,智力政治方面多少也大有长进比高顺应是强不少
综合来讲,高顺武力略逊张辽,统兵作战能力高顺强于张辽,智力政治方面张辽强于高顺
愚见``朋友们别扔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长衡会战往事
长衡会战,从1944年5月26日战役开始,至6月18日,日军完成对长沙的合围。
18日,日军4个师团在飞机、重炮支援下,并施放毒气,猛攻长沙,守城的张德能第四军顽强抗击后,因为我薛岳的“天炉战法”失效,国民党部队,粤军和中央军关系失衡。迫不得已,残部向湘乡、永丰撤退,长沙失陷。
之后,日军又乘机南下,进攻方先觉守衡阳的第十军。至7月初,各路日军完成对衡阳的战略合围。
中国军队,迫不得已,在衡阳外围与日军展开争夺战,时进时退,未解衡阳之围。守城的第十军喋血苦战,伤亡惨重。
8月8日,军长方先觉眼看“补剂”未到,含泪下令投降,衡阳失陷。长衡会战历经3个多月,据国民政府军令部统计,国军伤亡9万多人,日军伤亡6.6万多人。
这是中国军队和侵华日军之间震惊世界的一战,也是中国抗战史上敌我双方伤亡最多、交战时间最长的城市攻防战。
去年11月到长沙考查抗日历史,右起:电影《抗日将军张德能》总策划、市政协张振敏,和编剧曾阳漾、制片人梁庭辉
长衡会战要图
中国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第一、第二十四、第三十、第二十七集团军,及第四军、第十军、第三十七军、第四十四军、第九十九军、暂编第二军,共4个集团军(共15个军)另6个军共约40万人。
在空军(飞机181架)、友邻战区支援下,以一部依托湖北通城东南山区、湖南新墙河南岸、沅江和益阳地区的既设阵地,节节抗击,消耗、迟滞日军;
主力分别控制于浏阳、长沙、衡阳及宁乡等要地,相机歼敌。
制片人梁庭辉与长沙抗战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唐智轩先生,深谈长沙大会战内幕和过程。
时间,回到1944年的长沙保卫战,当时薛岳挑起大梁,数次挫败日军,让敌人兵锋止步于长沙城下。然而,此时已经是第四次长沙会战,日军似乎已经搞懂了薛岳的打法,这一次日军志在必得。
在开打之前,薛岳依旧很自信,他派出自己的心腹爱将张德能率领第四军守卫长沙,试图重新复刻之前的“天炉战法”消耗日军。
制片人梁庭辉、编剧曾阳漾和唐智轩先生,在抗日文化研究会门前合影纪念。
张德能将军,为什么会倒在蒋介石的枪口下呢?根据国民党方面的记载:在开战之前,国军内部已经出现问题。比如薛岳虽然能征善战,但也有时候听不进建议,继续“天炉战法”。
蒋介石曾下令:让早做准备提防日军将会再犯长沙,但他认为日军暂时不敢前来;等到日军大量集结后,参谋长赵子立劝说薛岳重心放在衡阳决战,薛岳也没有听从,他坚持要在长沙继续“天炉战法”。
如此一来,还未开打,薛岳就与蒋介石有分歧,而且和参谋长赵子立存在龃龉,这也是当时国军领导层的一个缩影,他们各有所想,意见不统一,所以很多事情便做不好。
张德能的第4军,下辖第59、90和102师三个师,由于第4军是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嫡系部队,所以在人员和武器上都是比较先进的,部队战斗力也比较强悍。
第9战区炮兵部队,还拥有榴弹炮、野战炮等50多门火炮,火力强大。然而,当日军推进到长沙附近时,薛岳却转移到离长沙80公里的朱亭,临走时并没有确定长沙守卫战的最高指挥。
致使第4军军长张德能、炮兵指挥官王若卿、第9战区代参谋长赵子立互不统属,造成多头指挥现象,使部队协调不力,指挥混乱,军队战斗力大打折扣。
长沙麓山忠烈祠
军队在部署上,张德能让第59、102师守卫长沙城区,第90师守卫岳麓山一线;炮兵部队听从王若卿的指挥,把小口径、射程近的火炮部署在长沙城附近协助步兵防守城区,大口径、射程远的火炮,则部署于岳麓山阵地。
日军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在6月15日晚下达命令,于16日开始总攻。事先专门进行步、炮、空协同作战训练的第34师团,负责进攻岳麓山阵地,压制岳麓山炮兵火力;专门受过城市巷战训练的58师团,则负责攻击长沙城的守军。
由于,战前把主要兵力部署在城区,日军进攻部队又准备充分,第90师以一师之力难以抵挡日军一个师团又一个旅团在飞机掩护下的猛攻。
18日日军攻上岳麓山山顶,控制了第9战区炮兵阵地,致使数十门大炮被遗弃,这些可都是大口径的大炮,火力损失非常惨重。
日本指挥官横山勇。
岳麓山阵地危机时,张德能才意识到岳麓山阵地的重要性,慌忙让59师、102师主力趁夜渡江增援岳麓山,由于抽调命令是夜间下达,部队没有做好动员准备,士兵以为退却,慌忙中不等接防部队到达,就涌向江边。
结果,渡江场面十分混乱,坠入江中淹死的士兵竟然不下千余,士兵很多武器丢失,天亮后日军猛烈袭击渡江部队,场面更加混乱。
失去指挥控制的部队,没有进入新阵地支援岳麓山,纷纷向衡阳方向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