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文化历史网!

大力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产业

时间:2024-05-30 10:27:59编辑:佚名

              作者:徐君雙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2015年5月4日他与北京大学学子座谈,也多次提到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自信。

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厚植数字时代文化自信的高度,对国家文化数字化作出的战略部署。以数字化赋能文化发展,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培育一批新型文化企业,鼓励运用数字化手段创新文化表现形态,进一步激发数字内容产品的产能。到“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到2035年,建成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点集成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

2022年12月1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2023年6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时强调:“在我们这个历史阶段,要把自古以来能收集到的典籍资料收集全、保护好,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综上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的新高度!此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层面也对中华文化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发展文化数字化产业、平台经济产业高度重视!故,特别是作为一个喜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致力于传承和弘扬的政协委员,本人尤其深感责任重大、使命艰巨!因此,非常有必要结合中华文化艺术及数字化行业实际,来推动我国“文化艺术数字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年轻人很少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泱泱中华,巍巍华夏,5000余载中华民族文化屹立于世界名族之巅。而我国历史上的文化大家,大多是知识渊博、学养深厚,但这一代人早已过去,虽然他们留下了无数个文化瑰宝,但随着改革开放后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的普及,及西方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冲击等因素,绝大部分年轻人连最简单的硬笔字都写不好,而传统毛笔书法更差;绝大部分年轻人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艺术(国画、书法、篆刻、工艺美术,剪纸、瓷器等非遗文化等)更没兴趣学习。

2、年轻人很少关心、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就成了谁来传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传承与弘扬的实际问题。

3、缺乏文化艺术创造和创新,很少有专业部门或机构在专门引导年轻人进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域。

(二)、缺乏专业化的文化艺术数字化传播平台

1、缺乏新时代传播优秀文化的专业化平台,政府也没政策明文支持文化艺术爱好者、相关产业从业者运用互联网、数字化技术打造专业化平台来传播,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持续性和生命力;

2、当前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都是政府的工作内容,更不用说是历史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总之,“政府包办文化”现象突出;因政府是非盈利活动,举办活动结束,传播也就完成,没有持续推进,因此会直接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长期传播;当社会力量参与渠道不畅通、参与意愿不强烈时,就很难形成全社会参与传播的合力;

3、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在专业化、数字化的持续传播中才能得以传承和升华;在这高科技的新时代,不能还仅靠相对单一的传统纸质媒介、传统购买和阅读作为传播方式。

(三)、政府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

1、缺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行业传承与弘扬的统一协调管理体制机制,涉及部门众多;如:文化、旅游、文创、文物、新闻、出版、广电、宗教、工商、建设、安全等多个部门,存在多头管理、责任不明、结果不理想等现象。

2、政府是不是把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国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来定位、来支持、来发展?也没政策予以明确;

3、国民对国家关于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法律法规、政策并不清楚,有没有专门经费?能不能获得银行专项贷款?或说对传承与弘扬者有什么政绩或好处?并不知情;

(四)、缺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专业化、长期化传播,也影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文化自信。

二、高质量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数字化产业》的几点建议

(一)、建议政府部门既要专业化、长期化的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要鼓励、支持文化艺术爱好者或企业(或机构),对我国传统文化艺术进行衍生品创新开发,激发我国年轻群体喜爱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刺激文化艺术经济消费,助力国家经济发展。

(二)、强烈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专门出台《高质量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数字化产业》及《高质量发展文化艺术数字化产业》等有关政策,包括并不限于:

1、政策明文支持传统文化艺术和文化艺术数字化产业从业者和企业(或机构)在文化艺术公司、数字化科技、传媒公司、拍卖行等的设立,支持对文化艺术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的存量房屋或园区转型改造的许可、对文化艺术家工作室改建或新建的许可、对增量园区的产业方向引导。

2、仅靠政府的力量是难以实现中华优秀文化专业化长期化有效传承的,因为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其职能应是加强宏观管理,要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弘扬,要多鼓励企业(或机构)打造“文化艺术数字化产业园”、“文化艺术数字化产业平台”,给予创业奖励和专项贷款扶持。

(三)、建议成立“国家文化数字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可以聘请外部专家加入,形成专业化、规范法的行业指导;以改变目前文化艺术数字化领域涉及多部门管理、责任不明确、结果不理想的局面。

(四)、对“文化艺术数字化中国”进行顶层设计,在文化艺术强省设立“建设文化艺术数字化中国”示范区。把我国文化艺术作为一个主要经济产业来定位,打造“国际文化艺术数字化强国”地位,以中华优秀文化来引领世界文化艺术发展。

(五)、国家只要出台了《高质量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数字化产业》及《高质量发展文化艺术数字化产业》有关专项政策,必能推动我国文化艺术数字化大产业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全球性疫情不断、经济下行、战争频发等诸多负面因素影响下,大力发展中华文化艺术数字化产业就显得尤为重要,并恰逢其时。

(六)、文化艺术数字经济辐射范围广、发展速度快、影响程度深,正在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对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增强文化强国竞争力至关重要!

  (七)、鼓励多创建专业化、数字化的“文化艺术数字化平台”,即能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也能创造创新文化,同时也提升了我国文化艺术家们的知名度,增加更多经济收入,激发文化传承和创新,拉动全民文化消费,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国家有关部门还应鼓励、支持国潮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八)、建议尽快把我国各地已有的优秀传统文化、文化题材、文化名片、非遗文化等,通过“文化艺术数字化产业服务平台”,如:“书艺数尔-艺术之家”平台(www.shuyishuer.cn)、“书艺数尔-艺术家联盟”、上海中境艺术数字化产业园等,从线下结合到线上,把中华优秀文化艺术及文化创造创新推向全世界,让中华文化离世界更近、更有全球影响力。

综上,我国要《高质量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数字化产业》及《高质量发展文化艺术数字化产业》已是刻不容缓,这不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专业化、长期化传承和弘扬,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全民文化自信。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根本和精神命脉。因此,我们要破除阻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有关不适用的体制机制,出台新政策!做好顶层设计,大胆创新、积极实践;特别是在面对世界范围文化、思想、宗教、民族、价值观等方面较量的新态势下,要在国际社会中赢得应有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尊重,那么,高质量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数字化产业对于促进国民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