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5-23 09:36:50编辑:佚名
从龟兹羽人文化现象探索古代天神崇拜之源
文/新疆博物馆 张晖
印度哲人商羯罗在所注释的《奥义书》中曾说:“不理解神灵,就不能理解人类”。新疆作为世界上唯一一处诸文明碰撞之地,留下了大量的自然神灵、宗教神灵及科学神灵的珍贵印迹,本文以丰富的古代龟兹羽人绘画为引子,通过梳理世界诸文明羽人文化现象,探索发现中国羽人文化现象既有中外交流影响的一面又有自成体系的一面。更重要的是,本文通过神话传说、历史考古、人类学调查和生物学成果等材料的总结和对比研究发现,羽人现象很可能是古人记录的一种真实的现象,并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一种艺术的和宗教的想象,而因羽人与海天、星辰相伴而出现,在古代世界范围内大多被视作天神来崇拜,而它作为一种共性的全球性文化现象,恰恰证明了世界文明起源与发展的超越传统认识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刻性。长期以来,很多文化现象东西方学者都在进行激烈的文化争夺,其实正如羽人文化现象,它很难说究竟是起源于西方,还是东方,通过本文的探索,笔者认为羽人现象极有可能是分别被东西方古代人群所目击和发现而已,这正是我们进入新的文明发展时期应意识到的重要问题。
古代龟兹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十分频繁的地区之一,其中羽人形象的多次出现似乎是一个明显的例证。1903年,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从库车昭怙厘佛寺盗走了一只镶有众多金箔装饰的舍利盒,它起初并不引人注目,一度蒙尘半个多世纪。1957年有人突然发现其表面色层内有绘画痕迹,经剥去涂层,才发现这是一只绘有精美乐舞图画和有翼童子的珍品。其中二童子背有翅膀,一人弹竖箜篌,一人吹筚篥。另二童子身披蝉羽式天衣,一人弹五弦琵琶,一人弹曲颈琵琶。此物的再发现一度引起世人争相目睹。如今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中。
1978年6月,在库车县克力西乡村田地中意外发现一圆雕铜片,据专家鉴定这是一件具有1000多年历史的羽人胸像。羽人形象出现最多的是在各个龟兹石窟壁画中,如克孜尔千佛洞第17、38、110、118、171、175、192、224、227窟,克孜尔尕哈千佛洞第11窟,库木吐拉千佛洞第16、23、46窟,台台尔千佛洞第17窟等。
初看起来,“龟兹羽人”只不过是受希腊、印度等文化的影响而创造的,通过考察发现,这种说法并不是问题的终结,而是解题之路上的一个驿站而已。仔细追寻“龟兹羽人”最原始的模特,探察希腊羽人的影响源,人们会惊奇地感到,这一问题在强烈地冲击着我们固有的传统文明史观,它几乎涉及世界所有的神秘文明,具有很深的文化魅力,其探寻之路可以说是项酣畅淋漓、充满神奇的文化之旅。
众所周知,古代先民的神灵系统主要分为三个亚系统。即大自然神灵系统、动物神灵系统和植物神灵系统。这些神灵系统都是在万物有灵观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天神是全球古代先民所崇拜的最主要的神灵。广阔深远的苍天,似穹庐一般笼罩在古人生息的大地上,日月星辰在上面运行,电闪雷鸣、风云雪雨自苍天而降,更重要的是天上还时常发生一些神奇的天象和超自然现象。很多民族神话和历史记载均反映有他们对天神的观念:包括土地、食物、牲畜、权利、寿命、战争、胜败,甚至妻子儿女等全是天神所赐,一切由天神决定。
在古代天神虽是各民族的普遍信仰,但天神是一个混沌庞杂的概念,是天空之神或天界各神的总称,多与日、月、雨水等混杂起来。最初的天神是自然崇拜之一,与其它神地位不相上下,后来天神才变成比较突出的神灵。如萨满教的三界说,把天、地和人间神圣化。《清稗类钞》认为上界为诸神所居,下界为鬼魔所居,中界尝为净地,今则人类繁殖于此。这种观念在北方信仰萨满教的民族中尤为盛行。
因此,在我国古代的天神称为 "帝",或径称为 "天"。"天"字的本义是指人顶之上空;"帝"字的本义,自古以来众说不一,或谓花蒂,或谓祭天用的束柴,或谓太阳,或谓女阴,等等。程德祺先生认为,帝之本义可能指雷电。《易经》记载:"帝出乎震。"震就是雷,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电产生于雷。帝、电声类相同。甲骨文之"帝"字,象光芒自天穿物而下,呈放射之形,似为闪电之一种象形。由此,我国古代的天神帝,也由雷电之神演变转化而来。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民间信仰中,直至晚近,天老爷与雷公是不分的。在我国古代,天帝是君权的依据,因此是至高无上、绝对尊严和神圣不可侵犯的。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天神成为统治阶级的化身,祭天也具有国家的性质。如周代天神为最高的神,每逢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天子必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祭天。北京天坛则是明清两代统治者祭天的产物。祭天之礼花样多,仪节特别隆重,而且由"天子"国君亲自主持,历代不衰。
中国天神文化在夏代留下的资料不多,而殷墟甲骨的出土,则较为详尽地提示了商朝宗教生活的面貌。殷人把至上神叫做"上帝",卜辞中有大量"帝令其风","帝令雨足年",帝能"降堇","降祸"的记载,可见在殷人来看上帝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神圣。在他们的宗教信仰中,不仅有上帝,而且有一个"帝廷"供其驱使。上帝统率着日、月、风、雨、云、雷等天空诸神和土、地、山、川等地上诸神。到了周代,统治者则将这个至上的主宰叫做"天"。天神统领自然诸神以及鬼魅物灵,构成了--个与人类社会相对峙的彼岸世界。
通过梳理世界各国的世俗文化和宗教文化,人们不难发现羽人现象与天神崇拜的密切关联。
关于羽人图像的渊源问题,早在1907年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在新疆米兰的遗址中所见六件"有翼天使"像。关于此类图像,林梅村先生认为此壁画"有翼天使"像极有可能仿效希腊神话中有翼爱神厄洛斯,相当于罗马神话中的丘比特。另据林梅村先生研究,希腊爱神厄洛斯的形象曾广泛用于西域早期佛教艺术,后传人中国内地。杨孝鸿先生在研究羽人时也曾认为中国汉代羽人图像的发展是受外来因素的影响,是从古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内地的。在传入时间问题上,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汉代通西域之后。
对于中国羽人文化,著名敦煌学家常书鸿先生曾说:“如果要追溯这有翼神像的来源,与其说是渊源于希腊,倒不如说是渊源于反映老子道家思想的汉代画像石中的羽人。在佛教艺术中,‘乾达婆’作为一种诸天使乐,也只是‘飞天’的一种,并不是‘飞天’都叫‘乾达婆’,真正的‘乾达婆’也并不是有翅膀的。”历史上中国关于神人飞天的思想很早就有:庄子的《逍遥游》说:“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同样的思想在屈原的《离骚》、《九章》等书中亦有体现。此外,在中国古代文献《问礼俗》、《太平御览》、《风土记》、《荆楚岁时记》、《括地图》等书中还均记载与鸡人创世有关的内容。
关于“带翼天使”神像的题材,著名学者闫文儒认为应从佛教艺术中去寻找,因为这一形象的神像不仅在巴基斯坦、西亚发现过,在中国早期石窟中也多有发现,其中正包括克孜尔、库木吐拉、森木塞姆和克孜尔尕哈等龟兹石窟。在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圆觉经略说》一书中讲到:佛教认为人类来自离地球很远的“光音天”世界,到来之际,起初都会飞,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嚼食地球产物,而使翅膀退化,飞不起来。
而事实是,早在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华大地上已经到处可以看到羽人这一文化现象。迄今发现,中国早于四、五千年前的马家窑文化陶器上就有羽人形象。
著名的四川三星堆文化八十多年来一直困扰着世界考古学界,究竟是谁创造了距今至少4000年历史的三星堆文明?有部分学者研究认为它应是鸟凫氏部族独创而来,因为他们的族徽是羽人形图符,而出土于三星堆祭祀坑的大铜树上也有羽人栖息其上。大多数学者认为青铜神树是建木,即为一座连接天界和人间的 "天梯",众帝才能由此上下,沟通天界与人间所谓 "众帝",是指居住在昆仑上的神仙,也许是指蚕丛、鱼凫、柏灌、杜宇之类的帝王,他们半巫半王,身上都具有某种神性,是神灵在凡间的代言人。
1989年冬,江西新干县大洋洲商代遗存中出土了一件罕见的巨大青田玉羽人,其高115厘米,为线刻圆雕,作侧身蹲坐式,粗眉大眼,半环大耳,双臂卷于胸前,拳心向内,双膝微上耸,其中腰背至臀部阴刻羽纹,肋下有羽翼。
这一特征与古文中有关苗民的记载相印证。苗民视蚩尤为其始祖,在苗民的文化遗存中,蚩尤生有羽翅。
南迁赣鄱地区的苗民,到西周时发展为“百越”,羽人这一信仰被继承下来,越人的铜鼓上多饰有羽人形象。其后,在春秋青铜器戈上也发现有羽人图案,似在祈求天神保佑。另在楚镜中也出现了带翼飞仙等。在汉以前,羽人形象多出现在岩画中,在西藏、阿尔泰山、阴山、贺兰山、连云港、台湾万山,羽人形象陪伴着星星和日月图案经历着千年岁月的洗刷。
值得指出的是,自西汉起羽人形象突然增多,似乎反映了某种信息增加了影响。在汉代以最高神主“天”作为祠祀对象的仪礼,往往由羽人形象的胡巫主持,《三辅故事》即载:“胡巫事九天于神明台。”这种羽人形象曾在西安、洛阳出土,引人注目的是羽人双耳耳廓都很大。在山东武氏祠汉画中,羽人与北斗七星遥相呼应。
而陕西咸阳周陵乡新庄出土的西汉羽人天马玉雕可直接与《史记·封禅书》相印证,书载汉武帝宠信方士栾大,“使使衣羽衣”,授予“天道将军”玉印的情形,“五利将军亦衣羽衣”受印。看来,“羽人”具有联系天界的神秘意义。这一点还可以从大量汉代漆器、纺织品、铜镜、画像石及墓葬壁画、棺饰中得以体现。羽人形象往往与云气、日月星斗、天象图等画在一起。
尤其是在汉画像石上羽人与天界的密切关系,将天神崇拜展现无遗,在女娲画像石中尤为如此。中国神话中的女娲就是一位女天神。她不但使"苍天补,四极立、淫水涸、冀州平",而且“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说文》十二释女娲为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说明女娲为化生万物之母。古代先民把目力所及的物质现象都释作一种神秘的生命感应现象,从而把各种天象和地物归于元母非凡的生育力。虽然后人以伏羲为其夫,但仍遮不住其创世天神的风采。
天穹,在中国传统思想中认为它是天神所在的地方,通过以上文化追溯,羽人是否就是来自于太空中的“天神”呢?
《山海经》是一部上古奇书,大历史学家司马迁面对它亦有“余不敢言之也”之叹。该书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天文、历法、地理、气象、地质、水利、海洋、科技史、宗教民俗、各种物产等等。它贮存着我国远古文化的大量信息,是一部难得的反映远古自然与文明状况的信史。
翻开此书,各种羽人跃然纸上。除有翼的苗民国外,《山海经·海外南经》载:“讙头国在其南,其为人,人面有翼,鸟喙,方捕鱼”。《海内经》云:“有盐长之国,有人焉,鸟首,名日乌氏”。《大荒西经》:“有玄丹之山,有五邑之鸟,人面有发”等等。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海外东经》载:“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中的句芒为人类始祖伏羲的辅佐,其管辖非常广泛,不仅地域辽阔,除植物之外,可以说他直接代表上帝而行使职权,颇似命运之神。另外《海外北经》有:“北方禺疆,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青蛇。”此为掌管海洋的水神。与这两位羽人形象和身份非常相似的是埃及的羽人奥西里斯。他是一位植物神、天神,同时也是一位水神,最终则演变为最广泛意义上的改变自然的神祗。他与其子都曾从大洋中生出,并创造了所有的生命,尤其是创造了人类。他统治着一切,建立了文明,教导人们如何进行农耕,信仰宗教,放弃野蛮的生活。这里带给人们的思考是古代中国和埃及同时拥有极为相似的超文明羽人使者,这难道仅仅是一种文字巧合吗?
在古代埃及,似乎羽人拥有无上的权威,并与天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神秘的金字塔中,在等待复活的木乃伊的棺具上均刻绘有带翼天神。在神庙墙壁上刻有曼都利斯羽人。在埃及,王权的守护神、诸神之王、人类之父、太阳神、月神、科学之神和医疗之神等,几乎全是羽人形象。
《山海经·海外南经》载:“羽民国,其为人长头,身生羽,一曰,在此翼鸟东南,其为人长颊。”深受《山海经》影响的《博物志》则有:“羽民国,民有翼,飞不远,多鸾鸟,民食其卵。去九疑四万三千里”的记载。这就是说离湖南宁远县南九疑山四万三千里的地方有一羽民国,这是一个什么地方呢?如果你是一位探索研究着,可以拿着尺子丈量一番,你会惊奇地发现,从九疑山向西南(海外南方向)四万三千里的地方确实有一个曾经辉煌一时的羽民国,它就是闻名世界的神秘鸟人之岛———复活节岛。最近,日本大贩医科大学教授松本秀雄通过血液中的抗体遗传因子研究后,大胆提出,该岛土著民的祖先就源于中国南部。该岛位于浩瀚无垠的太平洋东南部,距离智利共和国3700千米。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在方圆仅118平方千米的岛上,星罗棋布着具有几千年历史的近1000尊小从3米~6米高、20吨重,大到22米、400吨重的怪人石雕像。它们的神情严肃冷漠,有的仰望苍天,有的凝视大海,有的怒目而立,但都有一双很大的耳朵。多少年来,令人不解的是它们是谁?为何而建?如此巨大的石像是用什么工具雕成的?完成后又是如何搬到10多千米外的海边.立于数米高的大平台上的?几吨重的红石帽又是怎样被“戴”到近十米高的石像头顶的呢?为什么大量石像只刻了一半就突然停工了?为什么岛上不仅象形文字中有鸟首人身图案,在悬崖绝壁和村落石刻中也有许多羽人刻绘?小岛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一切应归属于何种文明?为什么当欧洲人于18世纪初来到复活节岛时,岛上土著民对石像来源一无所知?耐人寻味的是,他们惟一知道的是这座岛所拥有的两个独特名字“鸟人之乡”和“地球的肚脐”。
此外,环太平洋地区均有大量羽人崇拜现象。在南美洲蒂亚瓦纳科的巨大太阳门上,在玛雅文化中的古老观象台上,以及纳斯卡文化、查文文化及帕拉卡斯等文化中均有羽人的形象出现。
传统研究认为民间常把神灵想象为带翅者,可能与灵魂飞升的观念有关。然而世界各国各个文明体系均有这种文化现象,其中还包括古巴比伦、中亚伊斯兰地区、北欧、东亚等地,而且几乎都与天神崇拜有关,这不能不使我们重新思考这一问题的答案。
笔者在多年收集羽人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五条意义非同一般,研究价值异常重大的文献资料,通过对它们的阐述,人们可以见仁见智、或多或少地发现羽人究竟是什么,他们可能来自于何方。
很多人看到身带羽翼的天使,几乎都把她与希腊文化联系在一起,包括“龟兹羽人”在内。然而著名的希腊月亮神羽人崇拜就可能来自于东方。她身生双翅,头上有金色的光轮,常驾驶着一个光芒四射的神车,在天空中奔驰,然后隐没于大洋大河里。
《圣经》是基督教的宗教经典,也是古代中东地区,特别是犹太民族的一部详细的编年史,随着科学的深入发展,人们发现它包含着大量超时代视野的真实记载。《圣经》的研究者们认为,在《旧约》中,一种传说中的神秘有翼生物或天使被比作 "上帝的儿子",因此,这些 "圣贤"显然来自遥远的天界。在古代欧洲的圣文中,"圣贤"就是神仙,他们就是下凡的天人。在《圣经》中甚至还可以找到这些 "圣贤"种族的许多其他称号。而古希腊传说中的半人半神也是来源于这些天人。在中世纪的一些传说中有许多神奇的故事,其中讲述了人同来自天上的其他一些生物发生各种接触的谜传。最著名的就是,在《圣经·以西结书》中亦有与希腊月亮神羽人相似的描述:“事情发生在第30年4月5日,当时我作为流放者在切巴尔河畔,我看到狂风从北方刮来,一朵包含着火的巨大的云周围有光辉,它的火焰向前不断喷射,就像闪亮的琥珀。在其中央,有4个羽人生物,他们的头顶上有一个像穹顶的东西,像水晶般发亮……它整体移动时,发出潮水般的声音……在穹顶上有一个宝座,看起来像蓝宝石,有一个像人形状的物体坐在宝座上,它浑身上下闪闪发光,好像里外都有火,周围的光辉如彩虹。”看到这里,以西结总结到,这就是上帝的形象。以西结后来被这个飞行物带走,而他被带回时的感觉令人遐想万千。他说:“那时,灵将我举起,我听见那些生物的翅膀相碰的声音,他们旁边的轮子转动也发出轰的巨响。灵举我而行,我心中感到非常难受,我感到灵的手异常有力。”以上所描述的一切,人们不难看出是种什么现象,后来以西结的感觉与现代宇航员在升空时承受数倍的重力加速度时的感受是多么的相似!由此可以说以西结的描述具有很强的技术性。
在玛雅文化中同样存在上述羽人现象。在所发现的公元前400年的圭形神主上,刻有生翅的创世神凯察尔·柯特尔,正在一艘奇特的“U”形船中央一个蹲着的青龙的口中升出来,他的身旁刻有星宿符号和一个巨人头像。
如此奇异的羽人文化现象,在中国更是不乏记载。《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说:“西海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仑兹。”“两赤蛇”是否就是飞船的两条喷火尾烟呢?1600年前的晋王嘉《拾遗记》卷一亦载:“尧登位三十年,有巨槎浮于西海。槎上有光,夜明昼灭。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矣。槎常浮绕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复始,名曰贯月槎,亦谓挂星槎,羽人栖息其上,群仙含露以漱,日月之光则如瞑矣。虞夏之季,不复记其出没,游海之人,犹传其神伟也。”据历史学家推测,传说中尧的时代大约是新石器时代,发生在以上这个时代的奇异事件中的贯月槎或挂星槎,是一个怎样的装置器物呢?"群仙含露以漱,日月之光则如瞑矣"的描写,是对某种装置在水面上启动时造成的巨大水雾,遮住日月光辉的形容吗?我们面对这些古人的文字,不但应从科学的角度去研究,更应该从精神的、心理的方面去探讨。惟有此,才能解开令古人莫名其妙,使我们困惑难解的问题。
以上几条文献反映了一个共同点,即驾着奇妙乘具的羽人与海天为伴,这与现代发现的不明潜水物是何等的相似!
我们能够相信以上古人看到的是真实事件的反映吗?1943年有一支美军在南太平洋上的一个荒岛着陆,从没有见过文明世界的土著人,把从天而降的美军作为天神来看待。当美军撤走后,过了几十年,一支考察队登上该岛后,惊奇地发现岛上的土人在草扎的飞机旁自制了一条土跑道,经常对它们顶礼膜拜,并由年长者讲述着“曾经有一些神人,驾着飞龙,来到岛上”的故事。从这个真实的人类学案例造神过程中,我们该怎样理解上述那些驾着怪船的羽人的记载呢?
神话传说是文化思想的化石,它用象征和比喻的手法描绘的业已失落的文明故事,若小心剥离那些华丽修饰的面纱,我们便可从中解析出对古老事物真实正确的看法,神话传说中的事物不断被发现,也许就是最好的证明。
众多目击报告和发现显示,羽人现象并不是古代的专利。从20世纪初始以来,在美国、巴西、委内瑞拉、哥伦比亚、阿根廷、英国、法国和非洲等地发现了众多不同形式的鸟人、羽人,其中有在多处飞翔的类人生命体,有生来就带双翅的怪孩,有讲鸟语的古老土人;有具飞翔动物特征的蛾人、蝙蝠人、鸡人、驼鸟人、人面鹰;有背生双凸肉脊的扎伊尔土人等等。现代生物科学证明,人兽生物体并不只是神话之物,通过基因工程等技术,很容易打破物种与物种之间的界限,可以根据人们的意愿,定向地改造生物遗传特性,制造出所需的人兽体。据新华社1997年4月7日报道,我国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专家曹谊林,通过体外细胞繁殖的方法,成功地在白鼠身上培育出了人耳。据1997年7月26日《参考消息》载,伦敦罗斯林研究所用克隆多莉绵羊技术,育出带有人类蛋白的羊羔。又据1999年6月16日《北京青年报》报道,美国麻省一家科研所成功制出半人半牛胚胎……这些事实充分表明产生人兽是极为可能的,其中包括羽人在内。
在此引用一条资料,仅供参考,其采自于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的《千古悬念》等文献:1985年7月,前苏联太空实验室宇宙飞船的导航员在太空中看到一队“带翼天使”,他们是7个巨型的羽人形生物,身上还带有薄雾似的光环。这些影像一直跟随宇宙飞船飞了10分钟之久,人们从飞船上拍摄的一部43秒钟的影片中,可以清楚地见到它们的形状。天文物理学家莫纳戈夫博士在研究了所有事实后,得出结论说:“那些东西毫无疑问是一种人形生物。”他们究竟是否就是出现在漫长人类历史长河中的羽人呢?
目前,世界各国科学家正在积极探索生命起源及地外文明之谜,我国著名射电天文学家王绶琯院士与爱因斯坦、萨根、霍金等科学家一样坚信存在地外文明。美国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进一步的证据,证明撞入地球的彗星和小行星可能带来了生命最初出现所需的有机物质,此外还发现了火星存在生命的新证据;澳大利亚天文学家发现太空中有颗行星状况与地球极为相似……这些事实说明,人类正在逐步迈向探索地外生命与文明的大门。
考察证明,很多文化经过多次交流后才融汇于西域,很多文化现象包含了非常广泛的领域,羽人现象即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例,羽人研究途径是一条走在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边缘地带之路,其中是大片荆棘丛生的荒地,在我们视野不到的地方有可能潜藏着巨大的科学隐秘。而我们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区分和识别科学与神话、宗教的分野和关联。深入探索羽人之谜,会给人们带来诸多启示,将有利于人们形成完整的文明史观,这条探索之路更是激发人们发现未知世界的神奇文化之旅。(新疆记者公益联盟|中广中文融媒体)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