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文化历史网!

李书军:用数字技术赋能新时代历史学研究发展

时间:2023-02-21 17:23:29编辑:佚名

(王丽诗/文)

历史学,这门深厚的学科,始终在开放与融合中焕发生机。自20世纪60年代起,历史学家们便积极呼吁与地理、生物等多元学科结盟,开展跨学科研究,为历史学注入新的活力。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在这波数字化浪潮中,我国历史研究工作者也紧跟时代步伐,探索数字技术与历史学的深度融合,而李书军便是这场探索中的佼佼者。作为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郑州大学历史学院的教学骨干,李书军不仅在世界史研究领域有着深厚的学术积淀,更在数字技术赋能历史学方面展现出卓越的远见和实践能力。历史的演变与飞跃,实际上往往是由少数具有远见卓识的人士所引领的。对于这一深刻的洞察,我们需要保持高度的警觉,并辅以富有启发性的指导。传统上,历史研究倾向于聚焦个体或小团体的活动,这在工业化社会的大规模生产模式下似乎显得格格不入。但是,李书军依然根据近代历史脉络的重要性和提示性发表了《英格兰共济会总会图书馆资料简介》《例举19世纪英国共济会的重要出版物》,并根据教学痛点,参与翻译了《合众存异:美国人的历史》一书。既为后来研究留下了按图索骥的线索,也为当下的历史学学习者和爱好者所喜爱。

李书军深知,数字技术能够为历史学研究带来革命性的变革。从史料的挖掘整理到历史问题的深入研究,再到研究成果的发布与传播,数字技术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助力研究者们更高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历史资料,还能为历史研究注入更多元化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论。他认为:“数字技术的融入,不仅可以提高历史研究的效率,更能拓宽我们的研究视野,为历史学注入新的活力。”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李书军致力于探索历史学与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等领域的交汇点。他自主研发的多项技术成果,巧妙地将大数据、知识图谱、深度学习等先进技术与历史研究相结合,实现了历史数据的高效转化与利用。其中,他的创新性技术成果——一种基于知识图谱技术、交互式可视化技术研发的历史研究系统,更是在历史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该系统是李书军的代表性技术成果,通过知识图谱技术的应用,采用结构化的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数据的可检索性和分析性。同时,交互式可视化技术的进步,使得历史数据的展示更加直观和生动,能够以全新的视角探索和理解历史的脉络,为研究者们提供了全新的历史探索视角。

值得一提的是,这项系统凭借其卓越的创新性和实用性,还在2022年4月荣获创新中国“十四五”历史研究领域科技优秀成果奖。这一殊荣不仅是对李书军个人贡献的肯定,更是对数字技术与历史学深度融合探索的高度认可。业内学者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纷纷表示,李书军的研究成果不仅彰显了数字技术与历史学的完美结合,更推动了历史学研究的创新发展。

面对业界的高度评价和接踵而至的荣誉,李书军并未止步。他坚信,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跨学科融合的深化,智能化历史研究方法必将在新时代的历史学繁荣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从更智能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到更开放、多样的研究机会,再到更具交互性和沉浸感的历史教育体验,数字技术正为历史学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可能。在这一信念的驱使下,李书军又开始研究如何通过增强现实技术来还原、设计历史场景。该项技术的研究进一步提升了历史研究的智能化水平,也为世界史的研究与传播打开了新的局面。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项技术创新成果一经问世便引起了众多公司的关注,他们纷纷寻求与李书军进行合作,希望将这一先进技术应用于实践。这些合作不仅推广了李书军的技术成果,也为应用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李书军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数字技术在推动历史学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他的工作不仅为历史学界树立了新的研究典范,也为数字技术与人文科学的深度融合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然而,在拥抱数字化的同时,李书军也始终保持着对世界史研究传统方法的敬畏与尊重。他强调,在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世界史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必须坚守历史学的本真,避免数字化对于判断能力的过分局限。数字化技术基于现有的可触及材料,其研究方法始终是人指导的。数字技术目前尚不能或者永远不能解决思考渴望和想象力链接的问题,这恰恰是历史研究者的最大优势。唯有保持人与技术各自的最大特长,并以对方的特长辅助自身行动力之短,方能真正让数字技术成为推动世界史前进的强大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