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1 19:18:17编辑:佚名
全国学雷锋月,驻晋空军某部邀请“中国好人”、福建省“最美退役军人”游文晃作《做雷锋传人·用爱撒满人生路》报告。部队官兵、学校师生、民航干部职工一千余人,现场聆听“游好人”学雷锋故事,跨越山海,军地联学,让雷锋精神在漆郎山下绽放耀眼光芒
千人报告,讲述学雷锋故事
游文晃围绕主题从“奉献,是奋不顾身”“奉献,是持之以恒”“奉献,是无私无悔”“奉献,是薪火相传”四个方面,讲述自己从部队“学雷锋标兵”到地方“中国好人”,退役37年来学雷锋做好事,为民扑救51起火灾致残,长期跟踪资助1326位孤儿贫困生和孤寡老人,成为1000多个孩子的“游爸爸”的感人故事。
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和感人的细节,让官兵和师生深受感动,潸然泪下。讲到动人处,礼堂不时响起热烈掌声。听完报告,官兵和师生意犹未尽,争先上台分享内心感受,表达对游文晃的敬意,表示要以游文晃为榜样,从点滴小事做起,学习和传承雷锋精神。
官兵代表分享:
战士贾学坤:大家都称他“游好人”,军旅熔炉锻造他如“雷锋”般高尚品格,退役37年传承部队优良传统,学雷锋做好事留下无数感人事迹,为民扑救火灾冲锋在前,扑灭51起火灾可歌可泣!扑救火灾致残无怨无悔,身残志坚,用爱撒满人生路。孩子们称他“游爸爸”,“游爸爸”助人为乐,37个春秋无私奉献,省吃俭用捐赠1200多万元,呵护祖国的花朵,在他的心底,流淌着慈爱的暖流。37年来对1326位孩子孤老的帮扶,感动天和地!
战士樊瑞琦:在“游爸爸”眼里,孤困孩子就是他的孩子,他省吃俭用,用爱和无私,托起孩子们飞翔的羽翼,因为他深深懂得,孩子是民族未来和希望。“游好人”“游爸爸”就是雷锋精神的播种机!他无私的爱,永远是孩子们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
学生代表分享:
学生张湛涛:听了游爷爷的报告,我很受感动,游爷爷组织救援51起火灾后,身体残疾,还在继续学雷锋做好事,省吃俭用捐赠1200多万元,帮扶1326位贫困学生和孤寡老人,我感到非常的震惊和敬佩,震惊的是他那无私奉献的行为,敬佩的是他那坚持不懈做善事的恒心。他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学生王林辰:听了游爷爷的报告,我感触很深,他的故事告诉我们,“雷锋”还在,雷锋精神还在传承。我要向游爷爷学习,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习他的善心、善行,我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将雷锋精神传承下去,帮助他人、奉献社会。
重返军营,播撒学雷锋种子
“这次回到部队,回到‘娘家’,见到首长、战友们,我感觉非常亲切。在部队的时候,首长号召我们学雷锋做好事,雷锋的事迹深深影响并感动了我,我认识到雷锋精神,就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从那时起,我就立志向雷锋学习,做雷锋传人终生奉献。”
游文晃曾在该部某中队担任机械师,部队期间,他被授予“学雷锋标兵”、优秀共产党员,3次荣立三等功。从部队退役后,他坚持学雷锋做好事,身体力行传承雷锋精神。这次重返部队宣讲雷锋精神,见到部队首长和战友们,他倍感骄傲。
报告结束后,他向官兵代表和学生代表赠送50册《雷锋画集》,还向老部队赠送原创油画作品《长城》,表达对部队的眷恋和热爱,以此鼓励战友们以雷锋为榜样,在本职岗位发光发热,做守护祖国和人民安宁的钢铁长城。部队领导向游文晃颁发了捐赠证书。
部队牛海峰同志作“学雷锋”活动深化推进动员部署讲话,他号召官兵和师生以游文晃为榜样,高举新时代雷锋精神火炬,秉承“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匠心,立足岗位精武强能,争当岗位尖兵、专业能手;主动关爱他人,为身边战友、同事同学、驻地群众帮困解难,常行义善之举、常做有益之事,将个人的成长成才同祖国的进步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将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争做“雷锋式”的好战士、好同志、好学生,让温暖和爱心洒遍每个角落。
报告会的最后,官兵和学生在“学雷锋铸忠诚、学雷锋讲奉献、学雷锋树新风”条幅上集体签名,许下学雷锋精神、做雷锋传人的庄严承诺。
军地联学,助推学雷锋热潮
今年3月学雷锋月,游文晃新增对90名困难学生的资助。截至目前,他累计帮扶救助1326位孤儿贫困生和孤寡老人,救助金额达1200余万,用大爱善举书写退役军人学雷锋新风采。
“军队是雷锋精神的发源地,这种精神激励和鼓舞我不断向前。这次回部队交流报告,既是对我离开部队后学雷锋做好事的回望总结,也是向部队首长和战友们的庄严报告。”
游文晃希望,战友和学生通过他的分享,都能做传播雷锋精神的种子,军地联学共建,一起将雷锋精神发扬光大。
长衡会战往事
长衡会战,从1944年5月26日战役开始,至6月18日,日军完成对长沙的合围。
18日,日军4个师团在飞机、重炮支援下,并施放毒气,猛攻长沙,守城的张德能第四军顽强抗击后,因为我薛岳的“天炉战法”失效,国民党部队,粤军和中央军关系失衡。迫不得已,残部向湘乡、永丰撤退,长沙失陷。
之后,日军又乘机南下,进攻方先觉守衡阳的第十军。至7月初,各路日军完成对衡阳的战略合围。
中国军队,迫不得已,在衡阳外围与日军展开争夺战,时进时退,未解衡阳之围。守城的第十军喋血苦战,伤亡惨重。
8月8日,军长方先觉眼看“补剂”未到,含泪下令投降,衡阳失陷。长衡会战历经3个多月,据国民政府军令部统计,国军伤亡9万多人,日军伤亡6.6万多人。
这是中国军队和侵华日军之间震惊世界的一战,也是中国抗战史上敌我双方伤亡最多、交战时间最长的城市攻防战。
去年11月到长沙考查抗日历史,右起:电影《抗日将军张德能》总策划、市政协张振敏,和编剧曾阳漾、制片人梁庭辉
长衡会战要图
中国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第一、第二十四、第三十、第二十七集团军,及第四军、第十军、第三十七军、第四十四军、第九十九军、暂编第二军,共4个集团军(共15个军)另6个军共约40万人。
在空军(飞机181架)、友邻战区支援下,以一部依托湖北通城东南山区、湖南新墙河南岸、沅江和益阳地区的既设阵地,节节抗击,消耗、迟滞日军;
主力分别控制于浏阳、长沙、衡阳及宁乡等要地,相机歼敌。
制片人梁庭辉与长沙抗战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唐智轩先生,深谈长沙大会战内幕和过程。
时间,回到1944年的长沙保卫战,当时薛岳挑起大梁,数次挫败日军,让敌人兵锋止步于长沙城下。然而,此时已经是第四次长沙会战,日军似乎已经搞懂了薛岳的打法,这一次日军志在必得。
在开打之前,薛岳依旧很自信,他派出自己的心腹爱将张德能率领第四军守卫长沙,试图重新复刻之前的“天炉战法”消耗日军。
制片人梁庭辉、编剧曾阳漾和唐智轩先生,在抗日文化研究会门前合影纪念。
张德能将军,为什么会倒在蒋介石的枪口下呢?根据国民党方面的记载:在开战之前,国军内部已经出现问题。比如薛岳虽然能征善战,但也有时候听不进建议,继续“天炉战法”。
蒋介石曾下令:让早做准备提防日军将会再犯长沙,但他认为日军暂时不敢前来;等到日军大量集结后,参谋长赵子立劝说薛岳重心放在衡阳决战,薛岳也没有听从,他坚持要在长沙继续“天炉战法”。
如此一来,还未开打,薛岳就与蒋介石有分歧,而且和参谋长赵子立存在龃龉,这也是当时国军领导层的一个缩影,他们各有所想,意见不统一,所以很多事情便做不好。
张德能的第4军,下辖第59、90和102师三个师,由于第4军是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嫡系部队,所以在人员和武器上都是比较先进的,部队战斗力也比较强悍。
第9战区炮兵部队,还拥有榴弹炮、野战炮等50多门火炮,火力强大。然而,当日军推进到长沙附近时,薛岳却转移到离长沙80公里的朱亭,临走时并没有确定长沙守卫战的最高指挥。
致使第4军军长张德能、炮兵指挥官王若卿、第9战区代参谋长赵子立互不统属,造成多头指挥现象,使部队协调不力,指挥混乱,军队战斗力大打折扣。
长沙麓山忠烈祠
军队在部署上,张德能让第59、102师守卫长沙城区,第90师守卫岳麓山一线;炮兵部队听从王若卿的指挥,把小口径、射程近的火炮部署在长沙城附近协助步兵防守城区,大口径、射程远的火炮,则部署于岳麓山阵地。
日军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在6月15日晚下达命令,于16日开始总攻。事先专门进行步、炮、空协同作战训练的第34师团,负责进攻岳麓山阵地,压制岳麓山炮兵火力;专门受过城市巷战训练的58师团,则负责攻击长沙城的守军。
由于,战前把主要兵力部署在城区,日军进攻部队又准备充分,第90师以一师之力难以抵挡日军一个师团又一个旅团在飞机掩护下的猛攻。
18日日军攻上岳麓山山顶,控制了第9战区炮兵阵地,致使数十门大炮被遗弃,这些可都是大口径的大炮,火力损失非常惨重。
日本指挥官横山勇。
岳麓山阵地危机时,张德能才意识到岳麓山阵地的重要性,慌忙让59师、102师主力趁夜渡江增援岳麓山,由于抽调命令是夜间下达,部队没有做好动员准备,士兵以为退却,慌忙中不等接防部队到达,就涌向江边。
结果,渡江场面十分混乱,坠入江中淹死的士兵竟然不下千余,士兵很多武器丢失,天亮后日军猛烈袭击渡江部队,场面更加混乱。
失去指挥控制的部队,没有进入新阵地支援岳麓山,纷纷向衡阳方向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