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9-17 02:41:42编辑:admin
小说红楼梦中贾宝玉对薛宝钗的喜欢有几个意思
很多人都觉得宝玉不喜欢宝钗,宝玉喜欢的人是黛玉我觉得对于宝钗,宝玉是喜欢的,但这不影响他爱黛玉因为喜欢并不等于爱,喜欢和爱是两码事宝玉独爱黛玉,这是红楼梦里任何细节都可以看到读到的,他只是对宝钗的喜欢,倒是有些个意思书中有一段,宝玉探视生病的宝钗,初次见宝钗的金锁,看到宝钗那雪白的肌肤,忍不住的遐想,如果这要长在林妹妹身上,尚还可以摸到(不是原话)足见宝玉对这个高贵端庄漂亮的宝姐姐是喜欢的,只是这种喜欢与林妹妹不同,这是一种异性间对美的一种赞赏和认同
这就好比,一个男人走在大街上,看到对面的美女,忍不住多看两眼,觉得这个美女漂亮的脸蛋要是长在女朋友身上多好,可见不管这个男人的女朋友是否漂亮,看到美女,他都会愿意多看两眼
,这个看,这个喜欢,与爱无关而宝钗的美,也会让宝玉多了一种喜欢,只是这种喜欢,在看到宝钗金锁上的字后,又多了一种遐想我不知道莺儿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她一直在强调宝玉通灵宝玉上的字与宝钗金锁上的字是一对在今天,我们都懂一对的意思,在当时想必她们也懂一对的意思,只是宝玉有些糊涂了,他以前只知道他的生活里有一个林妹妹,他与林妹妹的是木石前盟,怎么突然间又出了一个金玉良缘,他的心糊涂了,但再看宝钗的眼神就多了一种意思
这种意思应该比喜欢多了一点复杂的东西,毕竟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到底有几个解,谁也不知道,不管是木石前盟,还是金玉良缘,对于宝玉来说都是一个未知的答案再来看,宝玉挨打那次宝钗来探视,她说了句,就连我们也是心疼说完随即涨红了脸,原来这话说的有些显眼,以宝钗的持重,如果不在意,不喜欢,断不会说出如此露骨的话来想必宝玉听了宝钗的话,心里也是暖暖的只是,他更在意林妹妹的话林妹妹不知何故,对宝钗总是有一股醋意宝玉探视宝钗,刚好碰上林妹妹,见到林妹妹,宝玉要走,林妹妹心里有些生气,不好当面表现出来,就借看大雁的机会,用手绢甩了宝玉宝钗知道林妹妹不是冲宝玉,而是冲自己,更不敢多说什么
后来有一次,林妹妹看到深夜宝钗还在宝玉的怡红院玩,待她敲门时,因丫鬟之间斗嘴生气,没人给她开门她想了很多,伤心的离去我猜想,林妹妹一定是把宝钗当成了情敌,她不仅吃醋,还总是拿话试探宝玉每次试探的结果,都是宝玉发毒誓,摔东西以证明心意而结束大概是宝玉不想因为对宝姐姐的喜欢影响了对林妹妹的爱,他在那次和黛玉和好后,拿戏文讥讽宝钗的体胖,被宝钗以自己若是杨玉环也没有一个像杨国忠那样的哥哥或者弟弟回击,最后宝钗一个负荆请罪的笑话,让宝玉和黛玉二人都红了脸,可见这是一场看不见刀光的战争
如果没有林妹妹,想必宝玉真的会爱上宝钗,因为宝钗也很优秀只是世间没有如果,所以宝玉对宝钗即便喜欢也不是爱,他的爱都给了林妹妹他反击金玉良缘的话,在一次宝钗替他缝贴身肚兜时,借着梦话说了出来,让宝钗那颗火热的心,冰的哇凉因为爱,所以爱,宝玉视林妹妹为知己,而宝钗只是他远远观望的一幅画,只可欣赏,而不是爱我猜想,如果林妹妹最后没有泪尽而亡,由贾母做主让宝钗、黛玉效仿娥皇女英嫁给宝玉,想是宝玉不会反对的一个自己爱的,一个是自己喜欢的,如果二者可以兼得,那应该是一件再美好不过的事只是可惜,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安排,想必林妹妹也不会接受的,因为她的爱专注而唯一,卧榻之侧,又岂容他人酣睡
只是从宝玉对宝钗喜欢的几个片段可以看出,如果不是某种特别的悲剧需要,按照高鹗后续的那样,宝玉迟早会爱上宝钗的,当然这样的结果不会被喜欢林妹妹的影迷们所接受有林妹妹在,自然宝玉也不会爱上宝钗,不管宝玉对宝钗的喜欢有几个意思,都只是一种喜欢,不代表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长衡会战往事
长衡会战,从1944年5月26日战役开始,至6月18日,日军完成对长沙的合围。
18日,日军4个师团在飞机、重炮支援下,并施放毒气,猛攻长沙,守城的张德能第四军顽强抗击后,因为我薛岳的“天炉战法”失效,国民党部队,粤军和中央军关系失衡。迫不得已,残部向湘乡、永丰撤退,长沙失陷。
之后,日军又乘机南下,进攻方先觉守衡阳的第十军。至7月初,各路日军完成对衡阳的战略合围。
中国军队,迫不得已,在衡阳外围与日军展开争夺战,时进时退,未解衡阳之围。守城的第十军喋血苦战,伤亡惨重。
8月8日,军长方先觉眼看“补剂”未到,含泪下令投降,衡阳失陷。长衡会战历经3个多月,据国民政府军令部统计,国军伤亡9万多人,日军伤亡6.6万多人。
这是中国军队和侵华日军之间震惊世界的一战,也是中国抗战史上敌我双方伤亡最多、交战时间最长的城市攻防战。
去年11月到长沙考查抗日历史,右起:电影《抗日将军张德能》总策划、市政协张振敏,和编剧曾阳漾、制片人梁庭辉
长衡会战要图
中国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第一、第二十四、第三十、第二十七集团军,及第四军、第十军、第三十七军、第四十四军、第九十九军、暂编第二军,共4个集团军(共15个军)另6个军共约40万人。
在空军(飞机181架)、友邻战区支援下,以一部依托湖北通城东南山区、湖南新墙河南岸、沅江和益阳地区的既设阵地,节节抗击,消耗、迟滞日军;
主力分别控制于浏阳、长沙、衡阳及宁乡等要地,相机歼敌。
制片人梁庭辉与长沙抗战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唐智轩先生,深谈长沙大会战内幕和过程。
时间,回到1944年的长沙保卫战,当时薛岳挑起大梁,数次挫败日军,让敌人兵锋止步于长沙城下。然而,此时已经是第四次长沙会战,日军似乎已经搞懂了薛岳的打法,这一次日军志在必得。
在开打之前,薛岳依旧很自信,他派出自己的心腹爱将张德能率领第四军守卫长沙,试图重新复刻之前的“天炉战法”消耗日军。
制片人梁庭辉、编剧曾阳漾和唐智轩先生,在抗日文化研究会门前合影纪念。
张德能将军,为什么会倒在蒋介石的枪口下呢?根据国民党方面的记载:在开战之前,国军内部已经出现问题。比如薛岳虽然能征善战,但也有时候听不进建议,继续“天炉战法”。
蒋介石曾下令:让早做准备提防日军将会再犯长沙,但他认为日军暂时不敢前来;等到日军大量集结后,参谋长赵子立劝说薛岳重心放在衡阳决战,薛岳也没有听从,他坚持要在长沙继续“天炉战法”。
如此一来,还未开打,薛岳就与蒋介石有分歧,而且和参谋长赵子立存在龃龉,这也是当时国军领导层的一个缩影,他们各有所想,意见不统一,所以很多事情便做不好。
张德能的第4军,下辖第59、90和102师三个师,由于第4军是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嫡系部队,所以在人员和武器上都是比较先进的,部队战斗力也比较强悍。
第9战区炮兵部队,还拥有榴弹炮、野战炮等50多门火炮,火力强大。然而,当日军推进到长沙附近时,薛岳却转移到离长沙80公里的朱亭,临走时并没有确定长沙守卫战的最高指挥。
致使第4军军长张德能、炮兵指挥官王若卿、第9战区代参谋长赵子立互不统属,造成多头指挥现象,使部队协调不力,指挥混乱,军队战斗力大打折扣。
长沙麓山忠烈祠
军队在部署上,张德能让第59、102师守卫长沙城区,第90师守卫岳麓山一线;炮兵部队听从王若卿的指挥,把小口径、射程近的火炮部署在长沙城附近协助步兵防守城区,大口径、射程远的火炮,则部署于岳麓山阵地。
日军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在6月15日晚下达命令,于16日开始总攻。事先专门进行步、炮、空协同作战训练的第34师团,负责进攻岳麓山阵地,压制岳麓山炮兵火力;专门受过城市巷战训练的58师团,则负责攻击长沙城的守军。
由于,战前把主要兵力部署在城区,日军进攻部队又准备充分,第90师以一师之力难以抵挡日军一个师团又一个旅团在飞机掩护下的猛攻。
18日日军攻上岳麓山山顶,控制了第9战区炮兵阵地,致使数十门大炮被遗弃,这些可都是大口径的大炮,火力损失非常惨重。
日本指挥官横山勇。
岳麓山阵地危机时,张德能才意识到岳麓山阵地的重要性,慌忙让59师、102师主力趁夜渡江增援岳麓山,由于抽调命令是夜间下达,部队没有做好动员准备,士兵以为退却,慌忙中不等接防部队到达,就涌向江边。
结果,渡江场面十分混乱,坠入江中淹死的士兵竟然不下千余,士兵很多武器丢失,天亮后日军猛烈袭击渡江部队,场面更加混乱。
失去指挥控制的部队,没有进入新阵地支援岳麓山,纷纷向衡阳方向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