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9-17 02:55:25编辑:admin
黎元洪故居在哪
黎元洪故居在哪
黎元洪,湖北黄陂(今属湖北大悟)人,1864年出生,1928年去世辛亥武昌起义后被大家拥簇为领袖,并先后于1916年和1922年担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下台后隐居天津,他在津有两处住宅那么,黎元洪故居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
黎元洪故居
黎元洪分别在天津市和孝感市都有住宅,后人把它们分别称作“天津故居”、“大悟故居”
黎元洪的天津故居位于英租界盛茂道(今和平区河北路219号),共三块土地,总占地面积为8.096市亩这块土地是黎元洪雨1912和1918年以黎大德堂名义购自英租界工部局他在买到这块土地后曾经委托一名建筑师先后建成东楼、中楼、西楼、戏楼与花园等黎元洪在天津的第二套住宅位于在德租界威廉路(今河西区解放南路256号),总占地面积为3.72市亩这套花园住宅共有房44间,建筑面积1878平方米,整座建筑与室内装饰都十分讲究院内有喷水池、方亭、石雕仙人像等,黎元洪于1928年在这栋西式三层洋楼中逝世以上两所住宅几经拆改建,原建筑已不复存在
黎元洪的大悟故居位于孝感市大悟县彭店乡黎河村黎家河从大悟县城东行24公里,即可到达中华民国总统黎元洪故里黎家河黎元洪故居纪念馆及其设施的规划设计已经形成,故居建设将通过组织社会资金,积极捐资纪念场馆建设,总投资300万元,占地面积4亩黎元洪总统故里建成后,将成为大悟名人文化旅游景区
黎元洪公馆在哪里
病逝于1928年6月3日的黎元洪是我们的革命烈士,他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他的儿女都为他引以为豪,同时也被后人称赞,他曾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卓著的贡献,曾与孙中山先生是古交,在他去世之后,后人为了纪念他的英雄事迹,给他建立了黎元洪公馆
黎元洪公馆图片
黎元洪公馆在天津,位于解放路256号,占地总面积1878平方米从整体结构上看,黎元洪公馆建筑宏伟壮观,里面设有花园,各种各样的鲜花五彩缤纷另外黎元洪公馆有喷水池,偶尔还有歇息的亭子可以休息一下,角落里都有各种雕塑艺术
黎元洪公馆前后建成东楼、中楼、西楼等各楼层,中楼又叫“鸳鸯楼”,建筑风格整体朝南,每当现在的青年看见黎元洪公馆这一遗址,都会铭记起当年的历史,为世人所称赞黎元洪公馆是黎元洪一生的记载,从这里面可以看到黎元洪生前的事迹以及他为中国所作出的牺牲,虽然如今历史已经过去,但是这些伟大的事迹应该被铭记
在1976年,由于天灾造成天津被地震所破坏,黎元洪公馆遗址也因为地震被遭到一些损害,不久之后便同周边的住房被拆毁,黎元洪的一生坎坷,他的历史也由于年限已久迷雾重重,逐渐成为一个谜
,很多记忆所剩无几,通过黎元洪公馆,我们要铭记历史,记住先辈们的爱国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黎元洪简介是怎样的
伊曼努尔·康德黎元洪简介上提到黎元洪生于公元1864年的10月19日,字宋卿,是湖北黄陂人,所以黎元洪也被称为是黎黄陂黎元洪是中华民国的第一人副总统,也是第二任大总统武昌起义的时候,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黎元洪被选为副总统,后来袁世凯死后,黎元洪担任大总统,他也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首义的都督
黎元洪照片
黎元洪十四岁的时候,家里向北移居到天津1883年,黎元洪考入天津的北洋水师学堂,毕业后,黎元洪被派到广东服役,负责充二管轮,1884年被编入北洋水师1888年随广甲编入广东水师1895年黎元洪到日本考察军事、政治,1896年黎元洪跟随张之洞回湖北,担任炮台监制,兼任训练新军1898年到1901年,三年期间黎元洪三次到日本考察军事1904年担任护军前锋一、二、三、四营的督带,1905年12月,黎元洪担任第二镇第三协统领官兼护该镇统制官1906年任陆军暂编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领,兼管马炮、工、辎各队事务1909年黎元洪以军界代表的身份参加了湖北铁路协会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黎元洪被革命党人强硬退居为湖北军的军政府都督,汉口、汉阳光复后,各国领事都宣布中立,这时候黎元洪才宣誓就职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黎元洪被选为副总统兼领鄂督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担任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被任命为正式副总统兼鄂督1916年6月6日黎元洪担任大总统,1917年7月1日弃职1928年,黎元洪因为脑溢血在天津去世
上一篇:诸葛亮的权术谋略究竟师从何处
长衡会战往事
长衡会战,从1944年5月26日战役开始,至6月18日,日军完成对长沙的合围。
18日,日军4个师团在飞机、重炮支援下,并施放毒气,猛攻长沙,守城的张德能第四军顽强抗击后,因为我薛岳的“天炉战法”失效,国民党部队,粤军和中央军关系失衡。迫不得已,残部向湘乡、永丰撤退,长沙失陷。
之后,日军又乘机南下,进攻方先觉守衡阳的第十军。至7月初,各路日军完成对衡阳的战略合围。
中国军队,迫不得已,在衡阳外围与日军展开争夺战,时进时退,未解衡阳之围。守城的第十军喋血苦战,伤亡惨重。
8月8日,军长方先觉眼看“补剂”未到,含泪下令投降,衡阳失陷。长衡会战历经3个多月,据国民政府军令部统计,国军伤亡9万多人,日军伤亡6.6万多人。
这是中国军队和侵华日军之间震惊世界的一战,也是中国抗战史上敌我双方伤亡最多、交战时间最长的城市攻防战。
去年11月到长沙考查抗日历史,右起:电影《抗日将军张德能》总策划、市政协张振敏,和编剧曾阳漾、制片人梁庭辉
长衡会战要图
中国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第一、第二十四、第三十、第二十七集团军,及第四军、第十军、第三十七军、第四十四军、第九十九军、暂编第二军,共4个集团军(共15个军)另6个军共约40万人。
在空军(飞机181架)、友邻战区支援下,以一部依托湖北通城东南山区、湖南新墙河南岸、沅江和益阳地区的既设阵地,节节抗击,消耗、迟滞日军;
主力分别控制于浏阳、长沙、衡阳及宁乡等要地,相机歼敌。
制片人梁庭辉与长沙抗战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唐智轩先生,深谈长沙大会战内幕和过程。
时间,回到1944年的长沙保卫战,当时薛岳挑起大梁,数次挫败日军,让敌人兵锋止步于长沙城下。然而,此时已经是第四次长沙会战,日军似乎已经搞懂了薛岳的打法,这一次日军志在必得。
在开打之前,薛岳依旧很自信,他派出自己的心腹爱将张德能率领第四军守卫长沙,试图重新复刻之前的“天炉战法”消耗日军。
制片人梁庭辉、编剧曾阳漾和唐智轩先生,在抗日文化研究会门前合影纪念。
张德能将军,为什么会倒在蒋介石的枪口下呢?根据国民党方面的记载:在开战之前,国军内部已经出现问题。比如薛岳虽然能征善战,但也有时候听不进建议,继续“天炉战法”。
蒋介石曾下令:让早做准备提防日军将会再犯长沙,但他认为日军暂时不敢前来;等到日军大量集结后,参谋长赵子立劝说薛岳重心放在衡阳决战,薛岳也没有听从,他坚持要在长沙继续“天炉战法”。
如此一来,还未开打,薛岳就与蒋介石有分歧,而且和参谋长赵子立存在龃龉,这也是当时国军领导层的一个缩影,他们各有所想,意见不统一,所以很多事情便做不好。
张德能的第4军,下辖第59、90和102师三个师,由于第4军是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嫡系部队,所以在人员和武器上都是比较先进的,部队战斗力也比较强悍。
第9战区炮兵部队,还拥有榴弹炮、野战炮等50多门火炮,火力强大。然而,当日军推进到长沙附近时,薛岳却转移到离长沙80公里的朱亭,临走时并没有确定长沙守卫战的最高指挥。
致使第4军军长张德能、炮兵指挥官王若卿、第9战区代参谋长赵子立互不统属,造成多头指挥现象,使部队协调不力,指挥混乱,军队战斗力大打折扣。
长沙麓山忠烈祠
军队在部署上,张德能让第59、102师守卫长沙城区,第90师守卫岳麓山一线;炮兵部队听从王若卿的指挥,把小口径、射程近的火炮部署在长沙城附近协助步兵防守城区,大口径、射程远的火炮,则部署于岳麓山阵地。
日军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在6月15日晚下达命令,于16日开始总攻。事先专门进行步、炮、空协同作战训练的第34师团,负责进攻岳麓山阵地,压制岳麓山炮兵火力;专门受过城市巷战训练的58师团,则负责攻击长沙城的守军。
由于,战前把主要兵力部署在城区,日军进攻部队又准备充分,第90师以一师之力难以抵挡日军一个师团又一个旅团在飞机掩护下的猛攻。
18日日军攻上岳麓山山顶,控制了第9战区炮兵阵地,致使数十门大炮被遗弃,这些可都是大口径的大炮,火力损失非常惨重。
日本指挥官横山勇。
岳麓山阵地危机时,张德能才意识到岳麓山阵地的重要性,慌忙让59师、102师主力趁夜渡江增援岳麓山,由于抽调命令是夜间下达,部队没有做好动员准备,士兵以为退却,慌忙中不等接防部队到达,就涌向江边。
结果,渡江场面十分混乱,坠入江中淹死的士兵竟然不下千余,士兵很多武器丢失,天亮后日军猛烈袭击渡江部队,场面更加混乱。
失去指挥控制的部队,没有进入新阵地支援岳麓山,纷纷向衡阳方向逃去。